9月29日,海关总署召开全国口岸提效降费工作会议,署长、党组书记倪岳峰同志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及口岸办主任、各直属海关关长传达了国务院第25、26次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决策部署,扎实推动通关环节提效降费。
各地参会代表迅速将会议精神向本省(区、市)分管负责同志进行汇报,沿海大港所在省份还直接向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了汇报,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总署有关部门(单位),广东分署,天津、上海特派办和全国42个直属海关均于9月30日进行了传达学习并作部署。
目前,相关重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一、口岸收费清单公示工作及时启动
31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均已启动口岸收费公示相关工作,部署本地各口岸摸底收费情况、制定收费清单。山东、湖南、厦门等18个省市已研究制定本地区提效降费工作方案。
二、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联网核查力度加大
对于需在海关通关环节保留验核并联网核查的44种证件,截止10月15日已实现联网37种,剩余7种的联网核查系统已完成建设并通过业务验收,将于1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
三、全国通关一体化深入推进
持续推动关检业务全面融合“五统一”。在8月1日统一申报单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统一风险研判、统一指令下达,9月28日起已在宁波、青岛部分隶属海关试点,年底前推广到各直属海关。统一管理监管作业场所和现场单证审核,推进“查检合一”和“多查合一”,年底前实现统一现场执法。将原海关H2010通关作业系统和原检验检疫e-CIQ通关主干系统合二为一,年底前实现统一作业系统。
四、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明显
9月份,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56.86小时,相比2017年压缩41.62%;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6.83小时,相比2017年全年压缩44.41%。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尤其注重企业感受,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口岸整体通关时效进行第三方评估,下一阶段将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五、“单一窗口”建设力度加大
9月份,贸促会原产地证书申领、展览品申报等2项新功能在河北、浙江等地部署试点;空运、公路舱单和运输工具申报功能进一步完善,铁路舱单、铁路运输工具申报功能通过测试验收;新一代海关税费电子支付功能完成全国切换推广。截至9月底,“单一窗口”标准版主要业务应用率由去年的30%提升至80%以上,其中货物申报应用率达100%,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六、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加快推进
9月起在上海、天津和深圳等10个海关开展,人保财险、中银保险和太平洋财险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0月下旬,将会同银保监会开展试点评估,就保险条款、费率设定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11月起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直属海关。
七、进口铁矿“先验放后检测”效果显著
8-10月试点期间,全国共检验监管进口铁矿17506.9万吨,平均验放周期3.2天,相比试点前减少9.8天,压缩75.4%,年底前将对进口铅矿、锌矿、铬矿、锰矿等矿产品推广实施。
八、进口“提前申报”继续推进
鼓励引导企业应用“提前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即可放行提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