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口岸办组织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以及部分外贸进出口企业召开“口岸通关时效评估系统”研讨会,就该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推广应用进行了研讨。
口岸通关效率是一个口岸运行状况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如何评估一个口岸的通关效率,如何客观准确实时计算和统计口岸的通关时长,成为一个不容易量化和说清的难题。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及国务院第174次常务会议要求,推动压缩货物通关时间、降低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等重点工作开展,国家口岸办委托并指导广州市口岸办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开发了“口岸通关时效评估系统”,并在广东省内8个城市18个口岸现场进行试点应用,取得初步成效。该系统的研发应用,意味着口岸的通关时效从此有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化评估系统,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的贸易便利化指数和口岸大通关时效评估机制。
以海运口岸进口货物为例,该系统将一票货物通关的全程划分为船舶抵港、准许卸货、卸船完成、报检申报、报检放行、报关申报、报关放行、货物提离等8大节点6大环节,实时提取货物通关数据,记录通关过程中各作业环节的时长,并能够进行各种类别、各种方式、各时间段的复合统计。
该系统主要具备三大功能:一是按照国际标准,完成了对货物进出口通关全流程、全链条的节点划分,为开展口岸通关时效评估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标尺;二是实现了对进出口货物通关物流各环节状态数据的客观采集,形成涵盖进出口企业、报关报检代理、船代、码头、理货公司、运输企业等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企业以及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务、口岸办等口岸管理单位及其它政府部门管理状态的大数据;三是可以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通关物流环节实时查询等多维度统计分析,有利于企业追踪查询货物通关状态,改善通关体验,也便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口岸通关效率和运行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握,为压缩通关时间、促进通关便利化提供更有效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该系统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功能,并逐步向全国口岸进行复制推广。